-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戴湘庭
南京市大廠醫院
二級
內科
-
核黃疸又稱膽紅素腦病,是由于膽紅素在腦內沉積引起的一種嚴重疾病,常發生于新生兒,與膽紅素代謝異常、血腦屏障不成熟、膽紅素水平過高、感染、缺氧等因素有關。 1.膽紅素代謝異常:新生兒肝臟功能不完善,膽紅素代謝能力弱,易導致膽紅素堆積。 2.血腦屏障不成熟:新生兒血腦屏障發育尚不完全,膽紅素易進入腦組織。 3.膽紅素水平過高:血清膽紅素濃度過高,超出了機體的處理能力。 4.感染:如新生兒敗血癥等感染性疾病,可影響膽紅素代謝和排泄。 5.缺氧:缺氧狀態會加重膽紅素對腦組織的損傷。 總之,核黃疸是一種嚴重威脅新生兒健康的疾病,需要密切監測膽紅素水平,早發現、早治療,以減少其對神經系統的損害。
2024-10-22 16: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為民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核黃疸,即膽紅素腦病。但體內黃疸水平超過一定程度時,間接膽紅素即進入腦組織,使腦組織受損,尤其大腦基底結下視丘和第4腦室,基底結部黃染明顯,由于膽紅素沉積在基底神經節和腦干神經核而引起的腦損害. 早期表現為精神委靡,嗜睡,拒奶,惡心,吐奶,若及時治療,可完全恢復,不留后遺癥,此期歷時1-2天,若黃疸繼續加重,則出現神經系統癥狀,陣陣哭鬧,哭聲尖,眼球運動障礙,黑眼球大部分在下邊,形成娃娃眼,且四肢肌張力明顯升高,有時可出現驚厥,重則呼吸衰竭而死亡,如能及時治療,可有一定的恢復,否則造成永久性的后遺
2024-10-22 1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