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低鈣性抽搐的發生機制主要包括血鈣調節失衡、神經興奮性改變、肌肉收縮異常、激素作用異常以及維生素 D 缺乏等方面。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9-03-05 15:59
1.血鈣調節失衡:正常情況下,機體通過一系列機制維持血鈣穩定。當血鈣濃度降低,超出了正常范圍,就會影響肌肉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神經興奮性改變:鈣離子在調節神經興奮性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低鈣時,神經興奮性增高,容易引發抽搐。
3.肌肉收縮異常:鈣是肌肉收縮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離子。低鈣會導致肌肉收縮的協調性和力量出現問題,從而引起抽搐。
4.激素作用異常: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等激素參與血鈣水平的調節。如果這些激素分泌異常,可能導致血鈣降低,進而誘發抽搐。
5.維生素 D 缺乏:維生素 D 有助于腸道對鈣的吸收。缺乏維生素 D 時,鈣吸收減少,間接造成血鈣降低,引起抽搐。
6.其他因素:某些疾病如腎衰竭,會影響鈣的代謝和排泄,也可能導致低鈣性抽搐。
了解低鈣性抽搐的機制,對于早期發現和有效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出現低鈣性抽搐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指導意見:一般情況下,鈣離子對鈉離子有拮抗作用,可能是都是正電荷的原因,存在競爭性,低鈣鈉離子進入細胞內增多造成去極化加速,傳導性增強,神經興奮性增高,會造成抽搐發生。以上是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有疑問,可面診咨詢。
2019-03-04 1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