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精神分裂癥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其發病與遺傳、神經生化、環境、心理社會因素以及大腦結構和功能異常等有關。 1.遺傳因素:研究表明,親屬中有精神分裂癥患者,其患病風險相對較高。 2.神經生化因素:多巴胺、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失衡可能參與發病。 3.環境因素:如孕期感染、出生時的并發癥、成長中的不良生活事件等。 4.心理社會因素:長期的高壓力、重大的精神創傷等可能誘發。 5.大腦結構和功能異常:包括腦體積減小、腦溝增寬等。 總之,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雖然遺傳因素有一定影響,但并非唯一決定因素。如果懷疑有患病風險,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進行評估和干預。
2025-01-20 18: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精神分裂癥是現在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心理疾病,因為它的患病率高并且危害度大,人們一旦患上了精神分裂癥,治愈的可能性就會很低,并且長期處于精神分裂癥的折磨之中,會使患者及其家人都身心俱疲。因此,精神分裂癥遺傳嗎?這一問題更是人們十分想了解的。下面我們就為您做具體的分析。遺傳因素在精神分裂癥的發病中占主導地位。研究表明,遺傳因素是精神分裂癥的最可能的一種素質因素。精神分裂癥與遺傳因素雖然關系密切,但不是人們所說的遺傳病。因為遺傳病自胚胎形成開始就決定了與生俱來的先天性疾病的特性,精神分裂癥并不是生下來就是,而是在各自特定年齡階段、特定條件下才起病。很多專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各級親屬的患病率遠遠高于一般居民的平均水平。有研究表明,與患者的血緣越近,精神分裂癥的預期發病率越高。這里還要說明一點,如果一個家庭中有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有可能對其子女的教育發生影響,使子女產生分裂樣行為,因此不能排除環境因素的影響。精神分裂癥遺傳具體地說是一種精神素質(精神疾病的易感性)的遺傳,而且易感性受到后天成長環境綜合因素的影響。因此,精神分裂癥具有較明顯的遺傳傾向,屬于素質遺傳。對于起病于未婚期的病人,其遺傳物質是不會隨著治療和“痊愈”而改變的。為了人類的整體素質和子孫后代的幸福大計,全社會及患者家屬對他們的婚育應該重視和謹慎,至少應作專業性的咨詢;對有精神分裂癥家族史(二系三代)的人群,如果存在過分內向、自私、心胸狹窄、敏感多疑、社會適應能力差等人格缺陷的,應視作本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和重視心理衛生、心理健康的早期干預,防病于未然。通過上文對于精神分裂癥遺傳性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具體的結論:精神分裂癥沒有遺傳性。因此,希望廣大精神分裂癥患者可以不用擔心自己的下一代也會出現該類疾病,但是,心理疾病是一種極易受到環境影響的一種心理疾病,如果您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直讓他處于精神分裂癥的環境之中,勢必會造成小孩有一定的心理陰影,因此,及時治療自己的精神分裂癥才是重中之重。
2016-02-18 17: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精神分裂有一定的遺傳性首先要知道患者有沒有遺產病史,如果有的話就要注意了。其次在家族中,同卵孿生子女,一人患精神分裂癥,另一人患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出4-6倍。溫馨提示:父母或某一方患有精神分裂癥者,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懷孕生子。此外,其子女也一定要定期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疾病及時治療,將危害減少到最低。有資料統計表明,父母都是精神病患者,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相當高,若父母中只有一方患病,則子女得病的機會會少些。從現代優生優育的觀點來看,如果醫生建議患者不生育的話,患者最好不要要孩子;此外,即使病情已經好轉及痊愈者也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婚育,以避免不利因素對患者及胎兒造成危害。如果想考慮要孩子的問題,請參考如下問題:1、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目前還有沒有癥狀?服藥的劑量是治療量,還是維持量?如果現在停藥要小孩,病情加重的可能性有多大?2、向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及婦產科醫生進行咨詢。3、如果需要停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緩慢地減量,不能突然停掉,精神科藥物或多或少會對胎兒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咨詢有關專家,停藥一段時間后方可懷孕。4、在此期間,一時發現病情有波動,應馬上恢復藥物治療,否則病情發展嚴重了,治療就困難了。
2016-02-18 06: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精神分裂癥一般不會遺傳,精神分裂癥與后天生活環境有關。
2016-02-18 05: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